山東日照港:糧食接卸安上“中國芯”

发布时间: 2025-10-07 10:15     作者: PP电子(中国区)官方网站

  9月30日,隨著最初一粒糧食通過密閉輸送系統進入筒倉,本年9月,日照港完成大豆吞吐量創歷史同期新高,這得益於我國首台全國產自動化糧食連續卸船機的啟用。做為全國主要糧食進口接卸港,國產裝備的投用為我國糧食供應鏈的平安保障更添底氣。正在日照港糧食智控核心,糧食碼頭數字孿生平台正實時呈現現場做業動態,做業人員輕點鼠標,就可遠程監控現場轉運、入倉、出倉等全流程做業情況。正在糧食碼頭做業現場,糧食卸船機這個“綠巨人”緩緩向大船腹部伸出“手臂”,探入船艙,縱“雙螺旋”開始轉動,帶動船艙裡的大豆坐上“電梯”一爬升,曲達高架於半空的密閉皮帶機,最初輸送進入糧食筒倉。“該設備創新融合螺旋取料、帶斗垂曲提拔及程度輸送、動態無塵轉料銜接、全自動做業节制及平安防護‘四大技術’,冲破了國外技術壟斷。”日照港裕廊公司生產業務核心从任劉尚娟介紹,“焦点技術與關鍵部件100%國產化,最大卸船效率達每小時1500噸,是我國口岸機械裝備領域的一次严沉創新冲破。”之前,糧食碼頭利用的連續卸船機根基都是國外技術產品,不僅焦点設備依賴進口影響做業平安,并且成本高、能耗高,每卸一船糧,就有超20%的糧食因設備問題無法自動提取,需要人工清艙。破局始於一場產學研深度攜手。聚焦行業痛點,日照港聯合武漢理工大學、武漢開銳組成攻關團隊,開創了“需求—研發—應用”的協同創新模式。經過研究論証和技術積累,項目團隊鎖定“螺旋取料+帶斗輸送”為焦点設計标的目的。“口岸提需求出場景、高校攻理論做指導、企業出圖紙制設備,三方各展所長讓研發周期縮短一半。”日照港技術創新核心从任王衍棣介紹。實際運行數據顯示,與現有幾種支流卸船機比拟,該卸船機正在小時效率提高25%的基礎上,噸耗電從0。4度降至0。34度,年節電達185萬度,破板結能力提拔80%﹔單艙清艙量降至13%,比同類設備降低48%。“以前清艙要全副‘武裝’下艙做業,現正在遠程操控,精准抓取,幾乎‘顆粒歸倉’,平安、綠色又高效。”日照港技術創新核心研發員李世龍說。近日,要求擴大數字消費多元化供給。本年以來,以5G、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美,消費場景持續拓寬,帶動數字新消費兴旺發展。我國發展數字消費潛力有多大?一組數據來看。…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,2025年10月1日至4日(國慶、中秋假期前4日),全國交通運行连结平穩有序,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12。49億人次,同比(2024年國慶假期前4日)增長5。7%。 從累計數據來看,各交通体例均實現穩步增長。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!